近日,在市妇幼保健院(儿童医院)儿童神经内科与康复科的家长交流群里,毅毅(化名)妈妈分享了一些图片和视频,6岁的毅毅正专注指读课文,语文作业字迹工整,数学题全部正确,当老师批注的“太棒了”的评语映入眼帘,群内顿时被点赞表情包刷屏。
视频后还有留言:感谢主任、护士长及全体医护人员两年来的专业守护,孩子现已通过幼儿园评估,我们将退群把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。这段朴实的告别,让屏幕前的医务工作者们热泪盈眶。
时光回到2022年初,2岁的毅毅显现出异常发育轨迹:回避目光接触、语言停滞在单字阶段、对呼唤无反应。经系统评估确诊为儿童孤独症。针对孩子是农村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,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团队通过政策宣导,协助家长成功对接凤翔区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康复救助项目,在此基础上,由多学科团队实施ICF-CY框架下的精准评估,制定了涵盖言语社交、行为管理、家庭赋能的个性化干预方案,构建起“政策托底—专业支撑—家庭参与”的立体化支持体系,确保康复资源有效惠及宝鸡及周边地区所有孤独症儿童。
在持续两年多的系统干预中,康复治疗团队严格遵循《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团体标准》,给予听力整合、语言训练,行为训练、感觉统合训练、引导式教育等康复治疗,将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有效融合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坚韧的毅毅妈妈每日往返城乡,将康复课程延伸至家庭场景,餐桌成为认知教具,田间小路化作感统训练场。
如今,这个曾被封闭世界困住的孩子,不仅能够流畅背诵古诗、准确计算10以内加减法,更在幼儿园大班收获了人生首张“社交小明星”奖状。其认知能力、社会适应力评估值已达同龄儿童常模水平,实现了从“临床诊断”到“功能康复”的质的飞跃。
“毅毅的案例印证了早筛查、早干预、早康复的重要性!其实每个‘来自星星的孩子’内心世界的花朵都是完整的,假以时日依然能够散发独特的芬芳。”儿童神经内科与康复科主任胡医生表示。
看着毅毅在视频里绽放的笑容,所有医护人员更加坚定了“用专业守护星光”的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