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天气变化无常,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。有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——麻疹,大家可能并不熟悉,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一下麻疹的相关知识,共同守护健康!
一、认识麻疹:会“传染”的“小红疹”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,尤其是儿童。感染麻疹后,潜伏期通常为6~21天,平均10天左右。典型的麻疹有以下发展过程:
1.前驱期:发病初期,患者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,如发热、咳嗽、流鼻涕、眼睛发红、畏光、流泪等,还可能伴有口腔黏膜斑(柯氏斑),这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表现,在口腔两侧臼齿处的颊黏膜上,出现灰白色小点,周围绕有红晕。
2.出疹期:一般在发热3~4天后,皮疹开始出现。皮疹先从耳后、颈部、发际边缘开始,逐渐蔓延至面部、躯干、四肢,最后到达手掌和足底。皮疹为红色斑丘疹,大小不等,可相互融合。
3.恢复期:皮疹出齐后,体温逐渐下降,症状减轻。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,留下棕色色素沉着斑,伴有糠麸样脱屑,一般2~3周完全消退。
二、传播途径:防不胜防的“近距离接触”
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当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说话时,病毒会随着飞沫排出体外,悬浮在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。此外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物、玩具等物品,也有可能间接感染,但相对少见。而且麻疹传染性极强,在人员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,如学校、幼儿园、医院等,一旦出现病例,很容易造成暴发流行。
三、并发症:不可忽视的“健康威胁”
麻疹本身虽然具有自限性,但部分儿童可能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。
1.肺炎: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,也是导致麻疹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。
2.脑炎:发病率约为0.1%—0.2%,可出现头痛、呕吐、抽搐、意识障碍等症状,严重者可留下智力低下、肢体瘫痪等后遗症。
3.喉炎:表现为声音嘶哑、犬吠样咳嗽、吸气性呼吸困难等,严重时可因喉部梗阻而危及生命。
四、预防措施:科学防护远离麻疹
1.接种疫苗: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措施。我国儿童常规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,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,18~24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。对于未接种过疫苗或免疫史不详的人群,尤其是高危人群(如医务人员、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等),可在医生建议下补种疫苗。
2.日常防护: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口鼻;室内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;在麻疹流行期间,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,如需前往,建议佩戴口罩。
3.增强免疫力:合理饮食,保证营养均衡;适量运动,增强体质;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睡眠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五、患病后处理:及时就医,科学护理
1.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麻疹,应及时就医,确诊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治疗,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。
2.患者应卧床休息,保持室内安静、空气流通,避免强光刺激;饮食上给予清淡、易消化、营养丰富的食物,多饮水;注意皮肤和口腔清洁,防止继发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