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学,校园预防传染病如何做呢?
家庭篇
1.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勤洗手,尤其是在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;不随地吐痰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,避免飞沫传播病菌;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,避免接触有发热、皮疹和呼吸道症状的人员。
2.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开学前可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,以便开学后迅速适应学习节奏。合理安排饮食,保证孩子饮食卫生,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
3.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。开学前,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态,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泻等症状,及时带孩子就医,确保孩子在开学时身体状况良好。若被诊断为传染病,及时和老师沟通,遵循医嘱,配合学校采取相关传染病防控措施。
4.调整心理状态。开学前,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焦虑,在面对此种情况时,同学们可将这种消极情绪“正常化”,试着接纳情绪,鼓励自己多想想积极的事情,如又可以见到老师和同学、也能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等。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,增强内心愉悦感,让自己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。
学校篇
开学前
1.开展环境卫生整治。开学前全面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,对学校内公共场所如教室、宿舍、食堂、卫生间等进行清洁及消毒,食堂、卫生间等场所配备足够的洗手液,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。检查教学、住宿环境通风换气设施,保障教室、宿舍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。
2.做好饮食饮水安全排查。开学前对食堂设施、餐具及供水饮水设施进行维护、清洗和消毒,及时清理过期、变质等不合格食品;设有蓄水池、水箱等二次供水设备的,要将所储水放空并对内部进行清洗消毒。对餐饮工作人员、供水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和饮水安全教育,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。
开学后
1.落实各项防控措施。严格落实晨午检、因病缺课登记、疫情报告等制度,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处理。有发热等症状的学生不“带病”上学,学校工作人员不“带病”上岗,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。
2.严格查验预防接种证。查验预防接种证是确保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托幼机构和学校在招收新生时,须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。若儿童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,督促儿童家长按照补种预约时间及时补种。针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、水痘等,倡导师生按免疫程序自愿接种疫苗。
3.认真做好入学新生及教职工的结核病筛查工作。学生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或诊断为肺结核,要及时主动向学校报备,不隐瞒病情、不带病上课。只要坚持正规治疗,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。
4.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。加强学生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、卫生和生活习惯,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