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已过,暑气减退,秋燥渐起。秋季属“金”,与肺相合,肺与皮毛相表里,与鼻相通。若燥邪伤肺,则出现口鼻干燥,咽喉肿痛,干咳无痰,咽干咽痒、声音嘶哑等呼吸道症状。此时,合理选用具有润肺、止咳、化痰、利咽等功效的中药,能有效缓解不适、养护呼吸道。
润肺止咳类
1.百合
功效:润肺止咳,改善肺热燥咳、咽干口渴,清心安神,缓解因呼吸道不适引发的失眠多梦、心烦焦虑。
使用方法:取干百合10-15克,与粳米50克同煮成百合粥,可加少量冰糖调味,每周食用2-3次,能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。
注意事项:百合性微寒,脾胃虚寒的人群需减量,或搭配生姜 2-3 片同煮,中和寒性。
2.麦冬
功效:养阴润燥、生津止渴。能缓解肺燥引起的干咳、咽痛,还能改善因呼吸道不适导致的口干舌燥、声音嘶哑。
使用方法:取麦冬10克,用开水冲泡,焖10分钟后饮用,能缓解咽干。
注意事项:麦冬偏寒凉,风寒咳嗽者不宜单独使用,以免加重寒症。
3.天冬
功效:清肺降火,改善因“温燥伤肺”导致的干咳、痰中带血丝、低热盗汗,又能滋阴润燥,缓解口干舌燥、皮肤干燥。
使用方法:若咳嗽伴痰少带血,可用天冬15克、沙参15克、川贝母5克,加水煎煮30分钟,连服3-5天。
注意事项:天冬大寒,脾胃虚寒、大便溏稀者禁用;孕妇及体质虚弱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化痰止咳类
1.川贝母
功效:清热化痰、润肺止咳,尤其适合秋季因燥邪或轻微内热引起的咳嗽,痰液少而黏稠、不易咳出的情况。
使用方法:取川贝母3-5克(研成细末),与1个雪梨(去核,中间挖空)同蒸,加少量冰糖,蒸30分钟后食用梨肉、喝汤汁,川贝雪梨羹是秋季化痰止咳的经典食疗方。
注意事项:风寒咳嗽者禁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
2.苦杏仁
功效: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适合咳嗽伴气喘、痰多的情况。有小毒,需严格控制用量并炮制后使用。
使用方法:用量一般3-10克,用于缓解咳嗽气喘,不可生食或过量服用。
注意事项:苦杏仁含苦杏仁苷,过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,务必遵医嘱使用,禁止自行生食或大量煎煮。
利咽消肿类
1.胖大海
功效:清宣肺气、利咽开音、润肠通便,对秋季因“风热”或“燥火”引起的咽喉肿痛、声音嘶哑效果显著。
使用方法:胖大海3-5枚,用开水冲泡,加盖焖10分钟后饮用。声音嘶哑、咽痛缓解后即可停用。
注意事项:胖大海性寒,不宜长期服用(一般不超过3天),否则易损伤脾胃,导致腹泻、食欲不振、腹胀等;脾胃虚寒、大便溏稀者禁用。
2.罗汉果
功效:清热润肺、利咽开音、滑肠通便,适合秋季咽喉不适的日常养护,尤其适合老人、儿童及体质较弱者。
使用方法:取罗汉果1个,用开水冲泡,代茶饮用。
注意事项:罗汉果含糖量较高,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用量;风寒咳嗽者不宜单独使用。
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,中药的使用需遵循“安全、对症”原则,需经专业医师辨证后合理选用中药方能有效缓解不适、预防疾病。其次,若症状持续不缓解(如咳嗽超过1周、出现胸闷气喘、发热等)或加重,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。另外,特殊人群需谨慎服药,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儿童、老年人,以及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,使用中药前务必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,避免自行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