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卫生组织认为,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,在这种状态中,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,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,能够有成效地工作,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。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,竞争的激烈等原因,轻度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、孤独症、焦虑症等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变得像感冒一样普遍。
健康的定义不只是机体,还包括我们的心灵。如果不注重心理卫生,我们的精神体也会“生病”。在传统的认知中,人们对心理问题往往存在误解与歧视,也容易忽视精神健康问题。因此,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,破除传统观念的影响,对待患者不歧视、不疏离,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。当察觉到自身存在情绪不稳定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睡眠质量差等状况时要及时进行调整,必要时寻求帮助或进行专业的评估与诊断,接受相关心理咨询与治疗,做好自己的心灵“守卫者”。
从日常生活中收获快乐,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大的内驱力,直面人生种种挫折,是所有人都需要经历的课题。重视心理健康需要学会自我调节。在情绪低落时,可以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、转移注意力、合理宣泄等方法调节改善情绪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及时倾倒情绪“垃圾”,净化心灵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