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铁元素主要参与氧气运输与储存、细胞能量代谢、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以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,因此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铁缺乏会造成贫血、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免疫力低下,孕期缺铁更会影响胎儿发育,因此关注补铁方式,学会正确补铁非常重要。
1 铁剂的分类
铁剂分为口服铁剂和注射铁剂,口服铁剂分无机铁、有机铁和螯合铁等。
无机铁:以硫酸亚铁片/缓释片为代表,此类铁剂含铁量较高,但生物利用度较差,胃肠道刺激大且有铁锈味。
有机铁:琥珀酸亚铁片、富马酸亚铁片、葡萄糖酸亚铁和乳酸亚铁以及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。生物利用度比无机铁较高,但仍有胃肠道反应。
螯合铁:有多糖铁复合物胶囊、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。这类铁剂性质稳定易于吸收,且能够减少胃肠道反应但不能完全避免。
注射铁剂以蔗糖铁注射液为代表,主要用于口服铁剂效果不好或不能耐受者,以及患有慢性贫血、胃肠道吸收障碍、持续失血等情况的患者。但应注意避免铁过量,否则会出现全身性副作用或过敏反应,且注射铁剂不能与口服铁剂同时服用,应在注射铁剂5天之后才可以口服铁剂。
2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
1.促进因素: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,比如橘子、西红柿、苦瓜、猕猴桃等,还有胃酸、果糖、半胱氨酸等还原性物质有助于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,促进铁的吸收。
2.干扰因素:茶叶中的鞣酸、磷酸盐、抗酸药如奥美拉唑、西咪替丁、铝碳酸镁等可使铁盐沉淀,会妨碍铁元素吸收。一些常见药物也会与铁剂发生相互作用,如喹诺酮类(现主要使用的沙星类)、左甲状腺素钠、四环素类、左旋多巴、考来烯胺等也会减少铁剂吸收,应与这些药物间隔至少2到4小时。此外,牛奶也会抑制铁在胃肠道的吸收,因此补铁的时候应避免饮用。
3 服用时间
应饭后服用,因为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,会引起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不良反应,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刺激,同时也可延长铁剂在小肠段停留时间,促进吸收。
4 不良反应
口服铁剂除了常见的胃肠道反应,还可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,并排黑便。注射铁剂会有局部刺激症状,产生皮肤潮红、头昏、荨麻疹、发热和关节痛等症状,甚至发生心悸和血压下降等。
5 禁用慎用人群
肝肾功能严重损害,尤其是伴有未经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,铁负荷过高、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者,非缺铁性贫血(如地中海贫血)患者禁用。此外,肠道感染、胰腺炎、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也应慎用口服铁剂。
6 停药时间
口服铁剂一般在1-2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,重症贫血需用药较长时间才能恢复,为使体内铁储存恢复正常,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,需减半剂量继续服药2-3个月方可停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