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,改善患者就医体验,近日,陇县中医医院内三科秉持“做有温度的护士,行最温暖的护理”准则,将患者需求和就医感受置于首位,采取六项新举措提升患者护理体验。
设置“低血糖暖心包” 筑牢安全防线
为有效预防住院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,在护士站最醒目的位置精心设置了“低血糖暖心包”,内配糖果、饼干、面包等食品。这些看似普通的“小零食”,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巨大的急救作用:一旦患者突发低血糖,医护人员可迅速取用暖心包内的食品,帮助患者快速升糖,缓解低血糖症状,极大提高了应对低血糖紧急情况的效率,为患者的安全筑牢一道坚固防线。
呼叫器与荧光贴 照亮夜间求助路
针对部分患者存在的夜间睡眠困扰,开灯影响睡眠,关灯后又难以在黑暗中找到呼叫器,一旦身体不适需要帮助,黑暗中摸索十分不便的问题,护士们在每个床头呼叫器上细心贴上荧光贴。病房熄灯后,这些荧光贴便如同一盏盏微小却明亮的“指引明灯”,患者只需简单一瞥,就能迅速定位呼叫器,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,提升了患者夜间就医的便利性和安全感。
床边理发师 精细服务受称赞
许多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,行动受限,外出理发成为了一件困难事。护士们敏锐察觉到患者的这一需求,并迅速付诸行动,主动来到患者的病床边,承担起了“理发师”的角色。理发后,患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,更有利于患者恢复病情。患者们纷纷对护士们竖起大拇指,对这份特殊的关怀与服务表示由衷的感谢。
药盒“日月标识” 助力患者便捷服药
考虑到部分年龄较大的患者识字困难,难以按照医嘱准确服用口服药,护士们在口服药药盒上精心贴上太阳和月亮的标识,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,标有太阳的格子里的药在白天服用,标有月亮的则在夜晚服用。这一巧妙设计,让不识字的老年患者也能轻松分辨服药时间,按时按量服药,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。同时,她们关注到中药汤剂温度较高,直接饮用容易烫伤,且部分老年患者行动不便,难以顺利服用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护士们购买了大量吸管,分发至每一位需要的患者手中,让患者们能更加安全、便捷的饮用中药,提升了患者服药过程的舒适度。
暖光小夜灯 打造无忧睡眠环境
安静、安全的环境对患者康复极为关键。为给患者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,避免夜间巡视病房开灯惊扰患者睡眠,护士们特意准备了亮度可调节的暖光小夜灯。深夜查房时,护士们手提小夜灯,轻轻穿梭于各个病房。暖黄灯光映照出的身影,恰似南丁格尔提灯夜巡的温暖场景再现。柔和的光线既满足了护士夜间查房的工作需求,又不会对患者睡眠造成干扰,让患者能在宁静氛围中安心休养。
多管齐下降噪音 守护病房安宁
病房内的呼叫铃声、仪器运转声、人员交谈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嘈杂的“病房交响曲”,对患者的休息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。为进一步优化病房环境,解决长期以来病房内噪音困扰患者休息的难题,护士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降噪措施:合理降低呼叫铃音量,减少突兀声响对患者的惊扰;增加病房巡视频次,加强对患者的关注,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需求,降低患者因等待而频繁使用呼叫铃的概率;引进输液报警器,以轻柔且独特的方式提醒护士,减少病区呼叫铃的噪声污染。这些措施多管齐下,显著降低了病房内的嘈杂程度,为患者打造了更为安静、舒适的休息环境,让患者能够在更为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治疗与康复。
始于关爱,积于微末。陇县中医医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优质护理的内涵,看似平凡的举动处处彰显着医护人员对患者细致入微的关怀,将爱心与温暖悄然传递给每一位患者,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和认可。陇县中医医院将持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,大胆创新护理服务模式,将关爱融入每一个护理环节的细枝末节,全力以赴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